医院新闻

春 联 趣 话

发布时间:2011-02-22 11:09:37浏览次数:
我有个习惯,在每年春节期间外出拜年,走亲访友,走大街、窜小巷时,喜欢看春联(本人也喜欢写春联)。一方面可以品味富有哲理、含蓄雅致的佳句联语,另一方面可以欣赏有个性、笔墨酣畅的毛笔字。春联里既有端庄方正的楷书、龙飞凤舞的草书,又有圆润飘逸的隶书、遒劲峭拔的行书,让我受益非浅。
外婆家在农村,小时候(小学、初中时)春节放寒假都要下乡拜年,我曾在外婆庄上(原三阳公社管家三队)看到一副春联“春天又来也,还将田种之”,印象中是当时管家小学卞校长所书,据说此人上过私塾。“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是农民最朴素的祝愿,“勤劳生产春常在,节俭度日水常流”,也是农村常用的春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简洁明了,寓义深刻。“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从春联似乎看出此户为小富人家。“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是文革时期常用的春联。毛主席诗词亦常入春联,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亦有以生肖动物撰联的,如“玉兔迎春,金虎辞岁”。“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据说是我国最古老的春联。“锦绣中华谋发展,文明古国话和谐”是近年来常见的新春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肯定是生意人家贴的,“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必定是理发店。一次出差住旅馆,见到“客离盼返,宾至如归”的对联,便记住回邮后送给了开旅社的朋友。
79年我从部队回到了家乡,看到一位台胞寄给父亲的贺年卡上“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联时,感慨颇多,当时是改革开放不久,文革后人们的思维方式还未完全转换过来,春联对时序更替的感慨与美好生活的祈愿,给我耳目一新之感。
写春联也是有意思的。记得1972年(我18岁)我随70多岁的外祖父去上海参加表姐的婚礼,那天是腊月二十八,天下着小雨,下午一点多钟,在老汽车站(运河堤旁)上了车,因为我从未出过远门,想记下从高邮到上海经过多少站(地方),车子在车逻停了一下,我就在小本上记下车逻,车子开了不久又停了,驾驶员下车,我又跟着下车看看是什么站,哪知驾驶员下车是看看有没有鱼卖,结果没有,随即就上车了。当我回过神来,车已开走了,一打听,是路筋,一脸茫然的我,找到车站管理员说:我是去上海的(到六圩过江再乘火车)车上外公已七十多岁,请他帮我拦过路车。当时他们在小车站候车室写春联,明显看得出,他们的毛笔字不如我,我就自告奋勇的帮他们写春联,请他们帮我拦过路车。围在候车室的一帮人看到我写春联又快又好,又买了几张红纸……当我在一小时后,乘过路车赶到六圩时,看到年迈的外公在寒风中昂首向北方眺望,外公见到我第一句话:“你这个小老爹,在家说的话不得用”,我顺口回了句俏皮话,“我只给高邮到路筋的钱,路筋到六圩的票免了”。外公告诉我,他已让了二班轮渡,再不来他就一人过轮渡去上海了。后来想想这次小小的意外能顺利解决,可能与我写春联有一定关系。(郑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