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根据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协等单位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要求,扬州市护理学会基层委员会联合科普讲师团于9月18日在高邮市未来星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关爱儿童,助力成长”的科普活动。
此次科普活动的讲者分别是扬州市护理学会基层委员会委员、高邮市人民医院肝胆/烧伤外科护士长陆亚芳,扬州市科普讲师团讲师、高邮市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曾永清,她们用以生动有趣的科普动画,深入浅出地知识讲解,精彩纷呈的互动环节,为小朋友们开启了一段有趣,实用的医学之旅,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日活动氛围。
“远离烫烫小怪兽”,通过活动让幼儿对防烫有所认识,减少伤害,老师给小朋友介绍并示范五步烫伤处理办法:“冲脱泡盖送”,小朋友亲自动手操作正确的处理方法。“我爱洗手”,通过PPT的方式讲解了不洗手的危害有哪些,不洗手会导致什么样的疾病,以及正确的洗手方法。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正确洗手的重要性,科学的方法预防病毒,学习正确的洗手。
为了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老师们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小实验到班级,先用视频进行讲解,然后老师课堂演示,最后邀请小朋友们参与实验。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体验到了遇到问题后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本次活动有100余位小朋友受益,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调动了小朋友们学习医学预防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疾病预防和烫伤自救能力,并表示“长大后我也要当医生。”
科普小课堂
小儿烫伤怎么办?
烧伤是指由热液、火焰、高温物体、蒸汽、电、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皮肤或其他组织损害,是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其发生率不仅与儿童本身年龄、性别、环境、行为等因素有关,还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等相关。小儿皮肤细嫩,皮下组织薄,对热度敏感,稍有不慎容易烫伤。常见的小儿烫伤有洗澡水过热、开水瓶倒下或摔破引起烫伤以及被热汤或热锅烫伤等。由于小儿机体的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全,因而即使只是受到轻微的伤害。也会给小儿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甚至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烧伤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住院率远高于其他创伤。烧伤类型与儿童的年龄和发育阶段有关,约90%儿童烧伤发生在家里,烧伤预后与能否得到正确现场施救有关。因此,预防烫伤的发生和一旦烫伤发生后正确的急救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养成正确洗手好习惯
全球平均每天约有500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与腹泻有关的疾病,而只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这些儿童中的一半就会得救。儿基会强调说,发展中国家养成洗手习惯的儿 童比例不超过34%,有些国家儿童根本没有洗手习 惯。在世界洗手日,全球60多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发起培养儿童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行动。
勤洗手能预防诸多传染病,专家说,一般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立即洗手,能有效降低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
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例,它通过病人喷出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可以黏附在我们的手上,存活约两个小时。手足口病,更是通过手的接触来传播的。有实验表明,人在1小时内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至少3次,可能造成鼻、眼部黏膜破损,使病菌乘虚而入。洗手的人不少,但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时间的人却不多,一般人在洗手时,多半只是简单快速的搓洗一下手心、手背,就以为已经完成任务,许多人不知道要用流动的水冲洗,要用肥皂洗手,更不知道洗--次手要搓洗30秒钟以上。也有人用湿纸巾代替洗手,而实际上,湿纸巾再怎么反复擦手也无法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专家提醒:洗手的时间底线是30秒,七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洗手能有效地防止细菌感染及疾病的传播,我们要从小养成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