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门静脉高压症(PHT)为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门静脉血循环障碍、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等,具有病情进展迅猛、出血量大的特点,首次出血病死率超过25%。断流术是治疗肝硬化PHT的主要方法,而开腹为其常用手段,但因创伤较大、失血量较多,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随着微创外科理念发展和腹腔镜技术进步,腹腔镜脾切除术逐渐得到临床关注。
近日,我院肝胆外科在腹腔镜下成功为一名肝硬化、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腹腔镜手术又上新台阶。
病例回顾
患者,杨某某,女性,37岁,发现肝硬化、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3年余。曾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六次收住院,先后行胃镜下套扎止血、注射硬化剂等治疗,因出血加重再次收住消化内科,并进行了严格的药物保守治疗,由于效果欠佳,经过肝胆外科主任及医师会诊转入8D病区进一步治疗,初步意见认为杨女士病情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手术以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考虑到患者病情复杂,脾脏增大程度较重,下缘已达脐部,为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肝胆外科团队高度重视。医务科科长、大外科主任李久平多次组织科内讨论,对检查结果和病情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决定采用先进的“腹腔镜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进行治疗。
该手术为新技术应用,是我院首次实施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下进行上述手术视野开阔,不仅创伤小,且能精细解剖,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但充血性脾肿大时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脾周血管丰富,毗邻解剖结构复杂,脾动静脉的处理和高位食管支的结扎操作极为困难,术中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导致手术失败,因此要求手术团队必须具备精湛的腔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手术如期进行,过程顺利,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术后,肝胆外科8D病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及护理,针对病情,合理制定计划,减少患者不适,并进行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患者术后第1天在护士协助下床边坐起,完成洗漱,第2天下床活动,第3天开放饮食,第11天出院。
本次开展的首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属于四级手术范畴,手术的成功开展成为我院腹腔镜微创手术又一项新成果,并为守护广大群众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科室介绍
高邮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8D病区成立于2014年,是高邮市肝胆胰疾病诊疗中心、腔镜中心,目前科室医护人员共26名,医生10名,护士15名,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科室目前开放床位56张。每年腹腔镜胆囊切除800余例,同时开展了联合胆道镜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腹腔镜下肝叶切除,腹腔镜下脾切除,腹腔镜下胰体尾部切除,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肝脓肿切开引流等微创手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备较强的手术实力。科室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紧跟前沿医学脉搏,严格以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和指南为准绳,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当下,大力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医疗技术水平居于我市先进行列,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为更多生命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