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通道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通路,静脉输液治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中国每年有1.71亿的输液人次,其中超过95%的患者使用的是外周静脉短导管,他们面临着反复穿刺的痛苦和药物对血管损伤的风险,这些问题亟待被优化和解决。近期我院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吴某和家人就遇到了这个难题,患者吴某今年84岁,患肺部感染、阿尔茨海默病,身体状态比较差,急需进行补液抗感染化痰平喘等治疗,但由于患者年龄大血管条件差,外周静脉穿刺非常困难,经医生同意,我院静疗小组接ICU护理组会诊申请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沟通,为患者置入了中长静脉导管,解决了患者的“生命通道”问题。我院近期开展的“B超引导下中等长度导管置入术”可帮助患者实现“一针化”治疗,一针完成住院期间所有的输液治疗需要,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恐惧与痛苦,减少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输液安全。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静脉治疗护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外周静脉置入的中等长度导管简介
外周静脉置入的中等长度导管(medial venous catheter ,MC)又称中线导管(Midline),是经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肱静脉置入上臂的导管。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不进入中心静脉,与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比,置管后不需X线定位,方便、经济,适宜护士操作。
二、置管方式
采用超声引导改良Seldinger技术(MST)技术从上臂置入贵要静脉、头静脉或肱静脉内,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无须X线进行尖端定位,其留置时间通常为1-4周,最长49天。
三、适用范围
静脉补液两周以上、接受大量输液或多种药物静脉治疗者等;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
四、优点
病人活动方便,不影响基本的日常生活;保护外周静脉,防止药物导致的血管损伤,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并发症少,创伤小,感染机率小。
五、小结
目前,该技术已在我院开展,它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医院护理部大力支持各项护理新技术的开展,每年组织各类学习班进行专业指导培训。我院静疗护理团队在护理部的指引下积极创新发展,始终坚持将基础护理做实、专业技能做精、人文护理做美,一切以广大患者朋友为中心,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规范为阶梯,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用更专业、更高效、更安全的静脉治疗技术实施治疗,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