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人医科普】宝宝发烧,家长可以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3-09-01 08:27:56浏览次数:

当了宝妈都会亲身体会到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小“磕碰”,比如说感冒、流鼻涕、甚至发烧。宝宝发烧了,你会立即送往医院吗?关于这个话题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一起探讨一下吧!

 图片1.png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发热的计量方式---也就是体温的一些小知识吧。

一般我们认为,体温超过37℃以上就是发热,NONO这可是不对的奥!通常采用腋温≥37.5℃或肛温≥38℃定义为发热。按照体温高低将发热分为4类(以腋温为准):37.5-38℃为低热;38.1-38.9为中度发热;39-40.9℃为高热;≥41.0℃为超高热。

那么大家最关心的来了,孩子发烧了,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第一个当仁不让,是测体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体温高低和变化来判定多长时间给孩子测量一次体温。通常高热时0.5-1.0h测一次体温,过于频繁会影响孩子的休息;超高热时增加测温次数;中度发热、体温较稳定可以2h测一次;低热时2-4h测一次。如发现孩子体温有变化,可随时测量体温。

第二,大部分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虑,体温越高,我家小孩的病情越重吗?

当然不是,我们不能单纯以发热程度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发热是机体针对外来病原或物质的一种病理生理反应,从某种程度上说,发热对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是有益的。但是小于3月龄的婴儿体温≥38℃、3-6月龄婴儿体温≥39℃时,严重细菌感染危险性增高,家长需要高度重视。

 图片2.png

第三也是经常在妈妈群里被广泛讨论的,宝宝接种疫苗后会发热吗?发热如何处理?

有些疫苗接种后会出现发热。多数发生在疫苗接种后5-6h24h左右,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会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h出现,一般持续1-2h,很少超过3h。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短暂的发热,体温在38.5℃以下,无其他明显异常反应,大多属于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多饮水、多休息、密切观察,体温会慢慢下降。如果持续发热,或出现高热,需要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根据具体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那么经过以上的分享,我想大家应该更迫切的想去了解退热药的使用方法了吧!

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问题,发热多少度要用退热药?如何选择退热药?

2月龄以下宝宝禁用任何解热镇痛药;2月龄以上儿童体温≥38.2℃伴有明显不舒服时,可采用药物退热,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6个月以上儿童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还有一个会让家长纠结的问题就是,退烧药到底是38.2度还是38.5℃度应该喂服呢?其实这不是绝对的。退烧的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舒服,有些孩子虽然发烧,但还是生龙活虎,可以适当的观察。而有些孩子,如果精神很差、或是跟妈妈说觉得很不舒服,或是有惊厥史的我们可以适当的提前喂药。

第二个问题,服用退热药后出现呕吐还需要再补服吗?

如服用后立即出现呕吐,呕吐物中看到完整的片剂、胶囊或全部液体,如有必要,可考虑补服。如果服用超过15分钟,根据情况作出决定,防止补服后出现药物过量的危害。

第三个也是妈妈们会踩雷的知识点,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以交替使用退热吗?

不推荐在儿童发热时采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虽然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交替使用,较单独使用,在体温降低上有一些差异,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患儿因发热而导致的不适,同时增加了解热镇痛药不良反应的风险。

 图片3.png

大家总是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现在药物的应用我们搞明白了,如何护理宝宝,是我们接下来分享的重点了。

最重要的当然是先补充水分:不管你是给孩子喝水、牛奶、吃水果,只要有水分都可以补充孩子发烧时的水分散失。除了加快新陈代谢,补水还能减轻肝肾损伤,稀释药物的毒性。

其次是帮助孩子更舒服:有人认为,发热了,我多穿点,多盖一点,捂出一身汗就好了,这种认知并不准确。当孩子畏寒时,他觉得冷,你就给他加衣服;如果他正在退烧觉得热、流汗,你就让他脱衣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温水浴、退热贴、降低室内温度等方法带走身体的热量,使发热儿童感到舒适。

 

有的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宝宝发烧好几天了,怎么还不见好呢?因为疾病的发展有个过程,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续发烧好几天,所以退烧后又再起热是很常见的,就像甲流。只要退热后精神还不错,就不用特别的担心。

如果出现反复持续高热超过5天,或者宝宝惊厥抽搐、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又或是觉得宝宝看起来状态不佳,那还是跑趟医院,给自己一个安心。来医院前务必再量一个体温,如果有发热先处理再出门,同时记得带好水杯及退热药哦。

 

 

最后我们用五个及时来简单概括一下宝宝发烧的正确处理流程:及时测温 及时补水、及时散热、及时用药、及时就医,帮助宝宝平稳度过发热期。各位宝爸宝妈你们都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