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
活动口号是:捐献血液,分享生命
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
6月14日上午,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市人医公共卫生科和杏林志愿者协会组织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活动。
院内
医院门诊一楼大厅内公共卫生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向前来的就诊者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手册,还利用医院大电子屏滚动播放今年的宣传主题等,向公众普及捐献血液和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
院外
杏林志愿者们在世贸广场进行捐献血液、造血干细胞等科普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志愿者用真诚的笑容和专业的态度接待每一位参与者,他们详细解释了献血的过程,从预约登记到体检和采血,再到后续的恢复和献血者权益保障,确保参与者对整个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并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与民众建立了信任和亲近感,让更多人放下疑虑,愿意积极参与献血行动。另外,志愿者还走进世贸商铺内进行无偿献血宣传。
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处,志愿者向公众详细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条件、流程和捐献过程,解释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对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其他血液疾病的重要性,鼓励更多人注册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活动现场,杏林志愿者、市人医血透室护士刘广银表示:之前都参与无偿献血,今天第一次了解到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感觉很有意义。当即就决定报名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希望以后如有需要可以帮助更多人,为生命保存下“希望”。
捐献血液和造血干细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能够给予那些急需输血、血液病的患者新的希望,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献血不仅仅是一个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献血也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在世界献血日还是其他日子,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献血的英雄。
我们呼吁广大民众不仅在世界献血日积极参与,更要经常分享生命,持续献血,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他人的生命,每一滴血都可以成为拯救生命的力量!
值此世界献血日,我们更要感谢无偿献血者们为挽救他人生命作出的贡献!也希望全市广大民众大力弘扬 “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积极参加到无偿献血活动中来!
血液科普
01血液成分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液体,它属于结缔组织,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防御有害物质和储存人体遗传信息的作用。血液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长短不等。
血液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在人体心脏和全身血管中循环流动的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是氧气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互结合,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颜色呈鲜红色;静脉血是氧气和血红蛋白相互分离,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颜色呈暗红色。
02血液的作用
血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着特定的任务。
白细胞是“免疫卫士”。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能在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帮助身体抵抗病原的入侵。
红细胞是“专业搬运工”,能将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缓冲血液酸碱度是它的拿手技能。
血小板是“止血专家”,具有止血作用。能够加快血管愈合、促进血液循环。
血浆是血液的“营养大师”,主要功能是运送蛋白质(包括抗体和凝血因子)以及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03血型分类
目前人类发现的血型系统有35个。我国与输血相关的主要是ABO型和Rh血型系统。
ABO型:
A型是在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
B型是在红细胞上含有B抗原
O型是红细胞上既不含有A抗原又不含有B抗原
AB型是红细胞上既含有A抗原又含有B抗原
Rh血型:
Rh阳性是红细胞上有D抗原
Rh阴性是红细胞是没有D抗原
我国99%以上是Rh阳性,汉族Rh阴性仅占0.4%。
04适度献血的好处
拯救生命:献血可以拯救生命。许多病人在手术、创伤、癌症治疗、慢性疾病以及意外事故中需要输血。献血者的血液可以为这些病人提供急需的血液,挽救他们的生命。
改善健康:献血对献血者自身也有益处。通过定期献血,人体可以不断产生新鲜的血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血液的健康。
检测健康: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的血液会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包括疾病标志物、传染病和血型等。这种检测可以帮助献血者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包括可能存在的疾病风险,以便及早采取适当的医疗措施。
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献血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体现。通过献血,您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帮助那些需要输血的病人,改善社区的健康状况。您的无私奉献将传递出爱心和关怀的力量,激励他人加入献血行列。
宣传献血知识 惠及身边人
不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