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4月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
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市人医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相继在医院门诊大厅、澄子湖社区和志愿者驿站进行“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系列宣传讲座活动。
院内
公共卫生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利用医院大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主题、发放防癌宣传资料手册、健康教育宣传橱窗设置肿瘤防治科普专栏。
社区
向澄子河社区的长者们普及肿瘤早筛早诊的知识,以及推广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提高大家对肿瘤防治的认识。
驿站
针对健康的膳食模式可降低某些肿瘤的发病风险,利用食物模型进行营养方面的健康宣教:平衡膳食、控制盐、糖、油、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等,日常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不吃垃圾食品,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少熬夜等,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树立癌症三级预防理念。
在当今社会,肿瘤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难题。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肿瘤饮食科普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以及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胺及苯并芘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以下饮食因素会增加癌症风险:
1.烟酒:烟酒都是医学界公认的致癌因素。烟草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长期吸烟可增加患肺癌、口腔癌、喉癌等癌症的风险。酒精在体内代谢之后可产生一种致癌物一乙醛,增加癌症风险,与酗酒有关的癌症包括肠癌、乳腺癌、口腔癌、肝癌等。
2.油炸、烟熏食物:食物中的脂肪在高温油炸过程中,可生成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如果经常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除了油炸食物外,烟熏、烧烤的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也会生成苯并芘,如经常食用可诱发冒癌、食管癌等
3.霉变食物:玉米、花生、面粉、米等食物存储不当,容易发生霉变。霉变的食物中可能含有黄曲霉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4.腌制熏烤食物:腌制食物(咸菜、咸肉、酸菜等)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进入胃后,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增加食胃癌、管癌的发生风险。
5.过热、过硬食物:长期进食过热、过硬的食物可增加食道癌的发生。
6.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饥饱无度,不仅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也与癌症发生有关。
7.食物中缺乏蛋白质:蛋白质可帮助受损细胞的修复,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故缺乏蛋白质易致癌变。
8.摄入蔬菜、水果过少: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则容易导致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不足,特别是维生素C能阻断细胞癌变过程,摄入的蔬菜、水果太少易致癌变。
预防“癌从口入”
1.戒烟限酒。
2.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菌类等,以抑制癌细胞的繁殖。
3.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奶、蛋等。
4.多吃粗纤维食物,如芹菜、莴苣等蔬菜
5.少吃动物性脂肪、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高热量食物,适当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6.少吃盐腌制品、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类、熏制食物及泡菜等。
7.不吃霉变食物,如发霉的玉米、花生米、黄豆等。
8.不要轻易吃营养补充剂,它并不会降低癌症发病率。
总之,建议人们采取健康的饮食模式,我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虽然这不是专为防癌而设计的,但完全适用于癌症预防,同时,还可以有效预防许多心血管和代谢方面的疾病。